Linux中使用TCPDUMP进行简单的TCP抓包
在Linux TCP通信的调试中,tcpdump应该算是很好的一个工具。这篇文章主要使用Windows作为客户端,向作为服务端的Linux中的一个socket监听端口发送报文信息,然后在Linux中用TCPDUMP工具进行抓包。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较为完整的了解TCP通信中的“三次握手”等过程。
在Linux TCP通信的调试中,tcpdump应该算是很好的一个工具。这篇文章主要使用Windows作为客户端,向作为服务端的Linux中的一个socket监听端口发送报文信息,然后在Linux中用TCPDUMP工具进行抓包。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较为完整的了解TCP通信中的“三次握手”等过程。
Linux C/C++开发中gdb进行多进程和多线程的调试一直比较麻烦,在CSDN上看到高科的一篇文章《gdb调试多进程和多线程命令》比较有启发,这里就自己重新整理并做了一个GDB多进程/线程的调试实践。
使用了Pelican后,最多的操作就是编译Markdown文章生成HTML文件,然后发布到Nginx的博客目录下。
工作上自己在Linux C/C++开发时,用的都是Oracle数据库,毕竟企业级应用追求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业余时间做了一些WEB开发,接触到MySQL数据库比较多,也比较喜欢开源的MySQL。之前都是用PHP连接MySQL数据库,这里自己用C语言连接MySQL,执行一些简单的连接、查询操作、异常处理等操作。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实例演示在Linux下如何使用gcc分别编译生成静态库和动态库文件以及其它程序如何使用这个生成的静态库和动态库。
在Linux中如果应用程序会产生日志,那么就需要考虑日志切割,例如按照固定的大小切割、按照日期进行切割等等。同样,在编译Nginx1.9.0、MySQL5.7.7rc和PHP7后,这三个应用服务都会产生日志,尤其是Nginx进程根据配置文件ngnix.conf记录每条访问记录到access.log中。如果所有的日志都打印到同一个文件中的话,那么时间长了的话就会影响效率。
根据前文的上线步骤,目前已经成功的将博客从Typecho迁移到了Pelican。中间上线发布的时候,遇到了好几个问题,不过由于上线步骤中有失败的处理方案(保留Typecho程序),所以在Typecho到Pelican之间来来回回切换了好几次。